腰椎间盘突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:X光检查、CT检查、MRI(核磁共振)检查、造影检查四种方式。不少患者去医院检查腰间盘突出疾病时,总会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医生让我做了X光片,还让做CT,做了CT还要做其他的检查,只做一样不行么?这四种检查方式有什么区别,选择哪一种比较好呢?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来解答这些问题。
腰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检查
(1)X光检查
检查原理
X光就像把面包压扁了看。X光会穿过人体,遇到被遮挡的部位,底片上不会曝光,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。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,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,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。X光最大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,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。
腰椎X光检查
腰椎X线检查方法为腰椎正位片、腰椎侧位片、腰椎斜位片。
通过X线对椎体进行整体观察,多数情况下, 椎体、椎间隙改变仅反映了腰椎的自我保护, 可提示发生病变, 但对椎间盘是否病变,还是由结核、肿瘤引起的病变,以及对椎间盘突出的程度、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程度等都诊断不清, 这些需依靠其他方法来确诊。
椎间盘结构属软组织密度,X线不能直接观察,仅靠椎间隙和椎体骨质改变等间接征象来推测病变的存在,诊断受到较大的限制。
X线片仅仅可以提示患者骨质变化,是否有骨质发育异常,骨质破坏情况,骨质增生情况等。
(2)CT检查
CT像把面包切片看,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分层穿过人体,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,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。优点是可以分层看,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。
CT检查方法有普通扫描、螺旋扫描、增强扫描、脊髓造影CT、椎间盘造影CT。
CT是椎间盘突出比较有效的诊断方法。CT密度分辨率高, 图象清晰, 能直接显示椎间盘形态及椎管内的结构,且为非侵入性检查, 具有无痛苦、无并发症和无后遗症等优点。而且CT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方向, 这对于临床医生解释临床体征和制订适当的治疗方案是相当实用的,要优于常规X线检查和脊髓造影。
(3)MRI(核磁共振)检查
磁共振:摇一摇再看
核磁共振(MRI)的显影原理如下所述:
核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磁场,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,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,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,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。反复多次施加磁场又突然消失,核磁共振机会得到充分的数据并运算后成像。
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,让水分子振动起来,再平静下来,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。所以,核磁共振(MRI)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。
MRI是椎间盘突出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。主要特点是三维成像, 不仅从横断面、矢状面、冠状面三个方向清楚显示脊椎、椎间盘、椎管及椎管内软组织, 信号改变也直接反应了椎间组织的变化, 且无电离辐射损害, 诊断准确率高,是迄今为止诊断椎间盘突出最精确的影像学手段,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很高。
(4)造影检查
造影检查方法有脊髓造影和椎间盘造影两种。
脊髓造影 :它是利用对比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,根据硬膜囊影柱的变化,神经根充盈情况等特点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。
椎间盘造影 :又称髓核造影,是将阳性造影剂通过穿刺注入髓核内,直接显示髓核的形态来反映椎间盘的病理特点,它对髓核疾病的诊断和定位有相当的价值,是椎间盘介入治疗的基础。
哪一种方式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?
没有一种检查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。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临床体格检查后,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,综合进行诊断。
CT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、大小、形态和神经根、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形象,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、小关节增生肥大、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,并可以三维技术重建椎管与根管的立体形态。此外,用水溶性造影剂做脊髓造影与CT检查结合,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。
MRI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多方位影像,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。对于不能进行MRI检查患者,也可以进行脊髓造影检查,准确性也很高。
X片、CT、MRI 不能只做一样吗?
X片、CT、MRI检查各有优缺点,具有互补性。
患者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到医院就诊首先会行X线片检查,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怀疑有骨质异常(狭部裂,骨骺离断)时考虑行CT检查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(即MRI)是对于软组织(椎间盘突出部位,方向,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)检查方法,除了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,MRI已经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检查方法。
影像学检查能否确诊腰突?
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综合临床症状(腰痛并下肢放射痛)、体格检查(神经受损后对应体征,感觉运动障碍,大小便异常)、影像学检查(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方向,程度)一致的结果。
影像学检查正常,不能完全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。由于影像学检查均具有一定的假阳性比率,但是MRI检查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假阳性率(10%以下)很低。